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bí]

[bí]

部首:部首笔画: 3画总笔画: 10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 总笔画: 1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荸:1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AFPB
  • 仓颉编码:TJBD
  • 四角号码:44407
  • UniCode:U+8378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4428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〔荸荠〕a.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在池沼或栽培在水田里,地下茎扁圆形,赤褐色,肉白色,可食,亦可制淀粉;b.这种植物的地下茎,有的地区亦称“乌芋”、“地梨”。

    笔画数:10;
    部首:艹;
    笔顺编号:122124552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木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bí

    荸荠
    bíqi
    〖waterchestnut〗古称凫茈。又称乌芋。有些地区名地栗、地梨、马蹄。
   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种植在水田中,具匐匍茎,先端膨大为球茎
    这种植物的球茎,可作蔬菜,可代水果,也可制淀粉,作中药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艹孛(caobo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艹十冖子
    [ 笔顺编号 ]:1221245521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竖竖横竖捺折折竖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bí]

    [《篇海》蒲没切]

    亦作“葧1”。

    见“荸薺”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荸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1032第14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篇海】蒲沒切,音孛。《碎金》云:荸薺,古之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粤 语 ]:but6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荸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考究网   网站地图 888888